人物簡介:汪小東,男,1973年8月出生,霍山縣諸佛庵鎮小堰口村民。
事跡簡介:“前40年,媽媽生我養我育我,一直是我最堅強的后盾;后40年,我要陪她養她照顧她,做她最貼心的孩子?!笔陙?,汪小東放棄在外的工作,始終守護在心智逐步退化的母親陳緒菊身邊,不離不棄,給她穿衣、喂飯、洗澡、清理大小便,不敢離家一步?!澳沭B我小,我護您老!”汪小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描繪了世間最純真最美好的畫面。
正文:
四月的霍山,鳥語花香,春意盎然。清晨五點,天還沒有大亮,汪小東夫妻倆就起床了。麻利地穿好衣服,汪小東就來到隔壁母親的房間,輕輕地喊道:“媽,上廁所啦!”然后輕輕地扶起母親,披上一件外套,走進房間里的衛生間,幫母親脫衣服、穿衣服,再把上過廁所的母親哄上床,關上房門出去。此時,妻子葉祚芳已經燒好水,正準備搓洗一家三口的換洗衣服,汪小東連忙拿起掃帚開始打掃衛生,寧靜而平常的一天拉開了序幕。
七點左右,汪小東端著熱水來到母親房間,輕聲哄著母親起床,幫她穿上衣服,刷牙洗臉。妻子葉祚芳已經把做好的早飯放在桌上,汪小東取過母親的碗,輕輕吹涼勺子上的飯再喂到母親嘴里,母親偶爾哼一聲,汪小東立馬夾上一筷子老人家喜歡的菜放在她碗里。“媽媽說的話只有他一個人聽得懂?!逼拮尤~祚芳告訴我們。喂完母親后,夫妻倆一個洗碗,一個帶母親上廁所,簡單收拾后就帶著背簍來到茶地里開始一天的勞作。
眼下,正是春茶采摘的農忙時節,汪小東沒有時間抬眼看看山間如雪的櫻花、火紅的杜鵑,只是兩眼緊盯著茶樹上新發的嫩芽,迅速又準確地在茶樹上摘下形似雀舌的鮮草。忙碌一會兒,汪小東就習慣性地拿出手機看一看監控視頻,眼看丈夫停了好一會兒,妻子葉祚芳趕忙問到,沒什么事吧?“哦,沒事,剛才看媽推著板凳往外走,多看了一會,怕她又像上次一樣栽倒了?!蓖粜|回過神來,“現在沒事了,她在椅子上沖瞌睡了?!狈畔率謾C,夫妻又繼續忙活起來。上午十點、下午三點左右,無論多忙,汪小東都會趕回家給母親處理一下生活問題。等到晚上制好茶休息已經十一點了,但是,夫妻倆仍然不能踏踏實實地睡個好覺。因為夜里,母親陳緒菊至少還要起來三四遍。
這樣忙碌的日子,汪小東夫婦已經過了將近10年了。
媽媽,您該歇歇了
“我媽的一生太累,早就該好好歇歇了?!蓖粜|說到母親的過往總是很感嘆。
諸佛庵鎮是塊紅色的土地,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經歷,早在1929年,土地革命時期安徽省第一次民團起義——諸佛庵兵變就在這里發動,皖西地區武裝斗爭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在這里打響。今年89歲的陳緒菊老人就是烈士陳繼本的女兒。陳繼本烈士犧牲的時候,陳緒菊尚在襁褓中,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。
受家庭的影響,母親陳緒菊如同她的名字一樣,“菊殘猶有傲霜枝”,一直是個堅強自立的人。在那個艱苦的年代,只有1.4米個頭的母親養育了3個兒子4個女兒,含辛茹苦地把7個兒女拉扯大。每每說起這個,身為家中老幺的汪小東就忍不住地感慨:“那時候太窮,一家人吃飽肚子都難。媽媽把我們兄弟姐妹養活養大,自己不知道吃了多少苦。你別看她個頭這么小,好好的時候家里什么農活都能拿得下?!备赣H2005年去世了,沒幾年,七十多歲的大姐也走了??粗绺缃憬銈円巡辉倌贻p,汪小東決定讓母親和自己生活。
“哥哥姐姐生活不都容易,媽媽年紀越來越大,人也越來越糊涂,我要讓她好好歇歇了?!?/span>
媽媽,您就是我的孩子
改革開放以來,隨時中國經濟的發展,外出務工成為農村致富的主要途徑。成家后,汪小東和妻子也開始出門打工的生活,汪小東人勤快也好學,在工地干活的同時,還學會了駕駛,他一邊干活一邊幫忙開車送人,生活過得充實又快樂。
然而,隨著母親的年紀增長,留老人一人在家,汪小東始終放心不下。汪小東和妻子商量,兩個人留一人在家門口工作,這樣可以就近照顧老人家??紤]到妻子身材瘦小,萬一母親要生病妻子抱不動,夫妻倆商量,就妻子一人去打工,汪小東留在家里照顧母親。2011年,汪小東就再也沒有出門打工了,一直在家門口做點零工,陪伴照顧母親。
剛開始的兩三年,陳緒菊老人還很清醒,只要幫她做好飯洗好衣服就行。四年前,老人開始變得頭腦不清楚,一會兒清醒,一會兒糊涂,經常出了門就找不到家,說話也漸漸不清楚了,天冷了也不知道穿衣服,甚至吃飯的時候都不知道把空碗轉到一邊。
汪小東夫妻倆看著眼里,急在心里,趕緊帶老人去醫院治療。經醫院診斷得了阿爾茨海默病,俗稱老年癡呆,然而醫院也是沒有什么太好的治療方法,主要是需要家人日常陪伴和照顧。于是,汪小東就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起母親,從穿衣、吃飯,到洗澡、大小便,汪小東親力親為。
“我們夫妻倆沒有孩子,現在,媽媽就是我們的孩子?!苯衲暌呀?7歲的汪小東至今沒有孩子。年輕的時候,妻子葉祚芳兩次宮外孕,好在發現得早,沒有生命危險,但也失去了自然受孕的可能。那幾年,汪小東夫妻倆多次想回來家照顧母親,但是陳緒菊老人總是不讓,說他們的事才是大事,自己身體還很好,不用擔心。在母親的支持下,夫妻倆人做了兩次試管嬰兒,但都沒有成功,這也成為老人和汪小東夫妻倆心中共同的痛。
現在,汪小東夫妻倆把母親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照料,陳緒菊老人總是穿的干干凈凈,頭發梳得清清爽爽,身上還總帶著肥皂的清香。
媽媽,讓我也養您40年
“前40年,媽媽含辛茹苦把我養大,就算是成家后,我們也一直在外面打工,沒顧得上照顧她。希望有機會讓我也照顧她40年?!蓖粜|說到母親從來沒有一絲厭煩。
為了給母親更好的生活,汪小東認真打理自己的茶園。他的茶園不打農藥、不施化肥,還經常上山摘野茶。然后利用自己學習的茶葉制作技術,專門制作綠色生態茶,翻炒、挑揀、烘干,一絲不茍。由于茶的品質好,茶葉銷路不錯,每年茶季汪小東都可以賺上1萬多元。茶季過來,汪小東就在家門口幫人扛樹、砍毛竹、扎掃帚……,只要能干的活,沒有他學不會的。汪小東經常講,農村生活就是要勤勞,不能懶,要勤儉節約,才能過上好日子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2016年,汪小東將多年積蓄拿出來,蓋起了新房,實現了母親“樓上樓下、電燈電話”的期盼。他還專門給母親選了一間朝陽的房間,方便老人曬太陽。為了方便母親大小便,防止母親受涼生病,汪小東給母親的房屋單獨做了一個衛生間,安上了馬桶,還裝上了家里唯一的空調,讓母親享受了家里的“最高待遇”。因為害怕自己短暫外出的時候母親發生意外,汪小東又給家里裝上了監控,可以通過手機隨時看到母親。
十年的時間,說長不長,說短也不短。自從得病后,母親的常態是白天睡覺,晚上鬧騰,夜里總要起來五六次,還經常弄到身上,鄉村的冬天格外寒冷,母親上完廁所后,經常光著腳站在地上也不知道冷。汪小東夫妻倆夜里從來不敢睡熟,始終聽著母親房里的動靜,方便在第一時間去照顧。天熱的時候,每天都會給母親洗澡,但是母親卻不喜歡洗澡,為了洗澡的事,汪小東不知挨了多少次打。但是,汪小東卻甘之如飴,他說:“媽媽在,我就永遠都是那個孩子?!?/span>
也許是對小兒子的偏愛,也許因為有著和汪小東多年共同生活的美好記憶,母親經常認不得親戚和鄰居,甚至連汪小東的哥哥姐姐都想不起來,但唯獨認得汪小東。每當夜幕降臨,只要汪小東不在家,母親就會扶著板凳,站在路口一遍遍地喊著只有汪小東才能聽懂的名字“東兒、東兒……”